close

本書以幫傭的視角,描述二戰時期東京市井小民的日常,為我帶來不同的思維。

東京小屋的故事

 

吉卜力電影「螢火蟲之墓」中窮苦和無奈的生活,一直是我認知中二戰時期日本的普遍樣貌,這本書卻以不同的角度書寫那時期繁榮及時髦的東京。戰爭無疑是殘酷的,但是在市井小民的小小世界裡,生活仍然平和的持續著。

內容以懸疑的故事為主軸,講述一段發生在紅色屋頂小屋裡的日常,並以出人意料的結局收尾。內容排版稍嫌瑣碎,常常感覺快出戲了,又總是被吸引回來,峰迴路轉的不知不覺就看完,然後心中一呼「原來如此」。

 

在撲朔迷離的劇情中,除了扣人心弦的情感外,有3個面向的議題特別吸引我。其一是東京居民眼中的戰爭真相;其二是日本新舊世代對於二戰時期的看法;其三是故事中的愛情觀。

 

東京居民眼中的戰爭真相

本書的主角之一,是年紀輕輕即從日本鄉下前往東京的女傭,並在東京的有錢人家服務數十年,與主家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且歷經主家在戰爭期間的興衰。東京就是女傭的世界,而大轟炸前東京欣欣向榮;「太太家」更是女傭的天,榮華富貴更不在話下。耳濡目染下,世界是和平的、生活是富裕的。這讓我想起了曾經看過的電影「長日將盡」,並開始同理處於戰爭時代下仍努力生存的人們。我相信,沒有人會無視戰爭,只是日常裡是否有人在談論罷了。慶幸現在的資訊發達,我們可以隨時觀注並譴責戰爭的行為,盡一份世界公民的力量。

 

日本新舊世代對於二戰時期的看法

本書的另一位主角,是女傭的孫姪輩,也是二戰後新世代的代表。書中常見其展現對於二戰的羞愧和厭惡,常常無法苟同姨婆所描述的二戰時期東京的榮景和市民對國家的尊崇。這點令我敬佩日本教育的忠實呈現,深切的檢討挑起戰爭的愚蠢。反觀台灣的世代,戰後嬰兒潮是個被教育蒙蔽的年代,所幸現在的年輕世代可以客觀的被教導台灣的歷史真相,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故事中的愛情觀

本書主要環繞著「太太」述說著其情感,包含女傭、丈夫、情人和女性閨密之間。太太、丈夫、情人之間的愛情糾葛,無庸置疑。女傭的回憶中,太太女性閨密的欲言又止及過度關心,似乎隱藏著一份當時禁忌的感情。數十年後女傭老去,留下一封寄不出去的信,也揭開了當年說不出口的秘密,一份壓抑超過半個世紀的愛情。對比現今的社會,我們何其幸運?。

 

這是本好看的小說,難怪會被改編成電影。真想看看山田洋次導演如何解讀小說裡的情節,以及松隆子和黑木華詮釋下的人物,更想看看大轟炸前繁榮的東京。

 

作者:中島京子(KYOKO NAKAJIMA)

翻譯:陳寶蓮

心得:Jenny

創作者介紹

波麗 & 珍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