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些年接待國外沙發客,使我發展出郊山健行、老街美食和古蹟之旅等三個標準行程。記得曾經跟芬蘭背包客造訪鹿港的龍山寺、跟美國背包客參觀新竹的城堭廟、跟法國背包客逛北埔老街,當時完全不懂它們的美,只能走馬看花。當第一次看到龍山寺的藻井時,除了目瞪口呆外,無法解釋更多。這樣的行程越來越多,引發我越來越濃的興趣,因此這本書成了我了解台灣古蹟的首選。

IMG_2305.JPG

書中將台灣的古蹟分為寺廟、學院、原住民聚落、官署、火車站等共25個大類,搭配彩色的建築工程透視圖、實體照片、剖面圖等,加上材料和施工重點來解說設計者的風格,是本圖片比文字多的書,所以讀起來非常輕鬆。更棒的是書後附上的台灣重要古蹟年表和地址,我最大的樂趣就是在Google Map上將它們標記起來,準備去驗證書上得到的知識。

其中一個讓我長知識的是傳統建築屋頂,類似的建築有著大不同的學問。看完書後,我想我可以試著從外觀分辨出閩南、客家、福州、潮州等四種族群不同風格的建築。或試著從建造工藝手法區分出硬山頂、歇山頂等七種不同的款式。或試著從屋頂的構造去觀察正脊、垂脊、脊飾、封簷皮、筒瓦、瓦當、滴水、板瓦等等的差異,書中說光是正脊就有燕尾脊、馬背脊、三川脊、一條龍脊等不同的款式。僅僅屋頂就讓我眼花了,好險彩色圖片夠療癒。我想它不只是本古蹟入門書,而是本超級工具書,古蹟之旅時務必要帶上它,好好的欣賞建築之美和匠師們的用心。

IMG_2309.JPG

作者提到「古蹟是立體的歷史書寫,它們承載文字無法記錄的部份」,台灣各種類型的古蹟確實反映了不同時代的生活方式及社會組織,包含明清時期和日治時期的作品。這些具有特殊歷史意義、藝術價值和技術創新的老建築,都是台灣文化史上珍貴的寶物,它們幫助我們更加了解這片土地,進而產生認同感,且更加珍惜我們的島。

THE ULTIMATE GUIDE TO HISTORICAL SITES OF TAIWAN by 李乾朗/俞怡萍

IMG_2306.JPG

arrow
arrow

    Poly & Je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